法國總統大選第二輪將於當地時間今日(24.04.2022)舉行,勝出選舉第一輪的現任總統馬克龍(Emmanuel Macron)及極右翼「國民聯盟」候選人馬林勒龐(Marine Le Pen)將競逐總統職位。
由於左翼候選人《左翼黨》梅郎雄(Jean-Luc Mélenchon)在選舉第一輪中以1.2%得票差(其得票率為21.95%)惜敗勒龐,故無緣晉身第二輪選舉。因此,左翼選民的投票意向將成為關鍵,然而不少選民曾表示將棄權放棄投票。極右翼勒龐固然不會取得左翼選民的選票,但自稱「中間派」的馬克龍亦同樣得不到左翼選民的歡心。其朝令夕改的用政方針及「離地」的政策令不少選民對其失去信心。他在2019年嘗試提高燃油稅,導致新一輪全國大罷工及黃背心運動再爆發。雖然他曾承諾不會強制國民接種疫苗,惟他在2021年12月宣布推行疫苗護照,禁止尚未完成接種疫苗者進入餐廳、運動場所等;其後又在今年3月宣布撤銷相關政策。法國身為輪席歐盟主席國,馬克龍處理烏俄戰爭之態度亦被詬病不夠強硬、沒有盡力馳援烏克蘭。
16日,多個左翼組織舉行反右翼遊行及佔領行動,表述「不要馬克龍、不要勒龐」的立場。在遊行中,示威者與防暴警發生衝突,示威者焚燒雜物、並向警員投擲水樽、樹枝、煙花等。警方出動催淚煙驅散群眾,同時拘捕數名示威者。不知是否「選舉近了」的緣故,當地人反映警方表現比往日更克制。除未有動用部署在示威現場的三輛水炮車,防暴警衝入示威群眾進行拘捕的次數較少、示威者被捕後遭警棍毆打的時間亦有減少。然而,實際上馬克龍任內警暴問題嚴重惡化。其防暴警在處理黃背心示威時重拾被禁用的鎮暴手榴彈「突圍彈」,造成多人手腳被炸傷;另外,多名示威者被 Flash-ball 武器的非致命性子彈擊中後毀容、失明、甚至死亡。
13日,索邦大學學生佔領其校園,呼籲不要投票予「新自由及專制主義」的馬克龍及「法西斯」勒龐。最終防暴警衝入校園驅散學生,多名學生被捕。19日則有中學生阻擋校門抗議,不滿下一任法國總統將於馬克龍與勒龐之間產生。其餘學生在中午時分示威完結後方陸續進入校內上課。
縱使馬克龍在競選時大打環保牌,承諾會推動綠色能源、推行環保生態理念,甚至表示若成功連任、其總理將專責生態規劃;惟他依然遭環保份子反對。國際環保組織 Extinction Rebellion 在19日開始佔領聖但尼門(Porte Saint-Denis)對出的街道,同樣表示「不要馬克龍、不要勒龐」。他們搬來烹飪工具、帳篷、臨時廁所等,稱要在佔領區建立小型社區。他們在佔領期間建立自由論壇,討論環保等政治議題。在假期結束之際佔領區被黃背心及「Antifa」(反法西斯)等激進左翼份子接手,雖然他們加固了佔領區路障,惟仍在19日、假期結束的上午被警方清場。
雖然在第一輪後舉行的第一次民調中,馬克龍及勒龐的預計得票率非常接近(51.5%-48.5%);惟民調機構依普索(Ipsos Sopra Steria)公佈的最新數字顯示,馬克龍與勒龐間的差距正逐漸擴大,前者的預計得票率達56%、後者則為44%。分析認為此轉變源於不少梅郎雄支持者終究會「含淚」把票投給馬克龍,以免極右翼候選人勒龐上任。依普索民調指沒有表態的選民從56%減少至46%,同時打算投票予馬克龍的選民比例則增加10%。
揚言要以「母親」身份領導法國的勒龐主張「法國人優先」,同樣對歐盟持負面態度。社會福利事務上,勒龐提出「本國優先事項」,即法國國民或父母任一為法國人的家庭應先於外國人享受社會福利。雖然勒龐聲稱沒有推動法國脫歐的打算,惟她曾表示要把法國從「布魯塞爾的束縛」中解放。數年前曾公開支持法國推出歐盟及歐元區的她,被指希望加強邊境管制及收緊移民政策。其上述主張與歐盟人員自由流動、歐盟公民在歐盟境內平等等歐盟理念衝突。假若最終勒龐當選總統,預料將對歐盟體系帶來衝擊。
馬克龍及勒龐在第一輪選舉中得票率分別為27.85%及23.15%。
For Variant HK
Comments